四川在线记者程博文/图
6月10日,2023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成都博物馆举行。 在下午举行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与自强”主题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艺术节目中心副召集人于雷分享了“从”国家《宝藏》到《为什么中国》》类综艺的创新实践。
余磊以“从《国宝》到“为什么是中国””为题进行了专题分享。
“在《国家宝藏》开播之前,没有一档综艺尝试结合博物馆来讲述文物故事,也没有一档综艺尝试以古今的方式介绍文物。” 分享一开始,余蕾就用“思想+艺术+技术=国宝”的公式表达了她对《国宝》成功的理解。
在这三个要素中,余磊认为最外在的就是技术层面。 《国宝》开播以来,舞台中央的“国宝盒”一直是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焦点。 国宝盒需要迭代升级。”于雷说。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国宝盒”被无限放大,成为一个本身可以千变万化的舞台。所有的故事都在发生来自盒子;第四季,“国宝盒子”变身为线下互动体验空间。
“其实,《国宝》是一次用文艺赋能文化博物馆的尝试,我们希望用更通俗、更感性的方式来表达国宝的故事,让文物在这个节目中真正‘活’起来。” “ 于磊说,伴随着《国家宝藏》的开播,节目组也在不断思考这种艺术在文化博物馆综艺制作中的作用。
对于《国家宝藏》节目背后的思想要素,于磊在第一期节目中通过石鼓分享。 “我们跟故宫交流第一期节目的内容时,故宫向我们推荐了这尊石鼓,但当时整个团队都没有人理解这尊石鼓为什么会成为国宝。” 余磊说,“一开始,文博团队的起点很低。但经过五年与文博界的深入交流和成长,我们现在能够更多地感受中华文明。”深入文物。”
在余磊看来,博物馆是最不缺乏文化自信的。 后蜀残经石碑所在的文翁石室,两千多年不间断地吟唱,是中华文明优秀延续性的最好例证; 开采石油的过程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卓越创新; 铜奔马背后古人对良马的追求,背后的强国梦,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卓越统一; “不战而屈人”的思想,是中华文明卓越和平的典范; 三星堆青铜神树与苏美尔神树的远近相似,也说明这个华夏文明的包容性出众。 “特别希望《国宝》能够继续制作,让国宝印章点亮中国的每一个博物馆,让我们的文明点亮每个人的心灵。” 于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