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何在石头科技上补刀仿生机器人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更深的战略
在业绩增速下滑、股价大幅下跌之际,“扫地茅”石头科技遭遇一众股东的集体减持,连董监高也毫不手软。利空消息叠加,中小投资者瑟瑟发抖。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机构不停地为石头科技敲边鼓,甚至给出了1500元的目标价。但有多少人敢据此上车呢?
增长停滞
主营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688169.SH),投资者眼中的白马股、“扫地茅”,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很难看。
公司新近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营业总收入58.37亿元,同比增长28.84%;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只同比增长2.40%;扣非净利润更是首现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52%至11.89亿元。当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仍保持一定增幅,由此不难推定,业绩在第四季度出现了较大下滑。
虽然,一直以来石头科技盈利能力强劲,但业绩增长几近停滞,无疑给了投资者一个迎头重击。
要知道,在公司有公开业绩披露的2016年-2020年间,其营业收入从18.3亿猛增至45.30亿;归母净利润更是从-1124万元跃升至13.69亿,不仅完美诠释了科创板企业高成长性的特点,也让市场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
对于2021年的业绩表现,有分析认为,因受外部因素影响,如全球运力紧张、集装箱滞港、船舶跳港以及运输周期不畅,这些意外状况频现,对公司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加大研发和销售费用的投入,也不可避免影响了全年的业绩表现。而深层次原因,则来自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中国扫地机器人的销售渠道9成来自线上电商渠道,其中以科沃斯占据领先位置,而其他如小米、云鲸等企业则试图通过加大市场投入来追赶这个领导者的脚步,从而展开激烈竞争。
雷军补刀
当石头科技发布其最新一期财报时,一众股东以及董监高似乎事先约好了似的,他们个个都宣布准备进行减持,这无疑进一步引发了中小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所持有的担忧与不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创始人昌敬曾经历过艰苦奋斗,他从微软到腾讯,再到百度,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并最终决定成立自己的企业——这段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让人们感受到他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即使如此,那些关于他的早期生活的小故事,却依然被许多人忽视,因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作为CEO带来的辉煌成就,以及那些未来的可能变革带来的潜在风险。
疯狂抢钱
自2014年成立以来,以昌敬为核心团队成员拉起的一家初创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登陆科创板。271.12元/股初始发行价格,使它成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之一。不过,就像任何一个快速成长的事物一样,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维持这一速度?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机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它们必须做出艰难而又关键性的决策,以确保自身能够持续向前迈进,而不会被拖累于既定的模式或传统思维框架。这正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知名投资机构和个人开始寻求退出这样的情况:他们希望利用当前股票价格,将自己所拥有的股份出售出去,从而实现最大化收益,而这些行为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股票价格波动,最终导致更多交易参与者的资金流失。这是一个典型的情景:每个人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但却往往忽视了整个系统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资本市场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不断寻找新的获胜策略以超越所有其他参与者,而这种状态通常只持续到某一天,当所有参与方意识到这种游戏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价值的时候,它就会突然结束。一旦这种认识普遍化,每个人都会停止追逐,因为大家都明白再继续下去将是一场无休止的话剧,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赢家,只能各自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接受现实——这是金融世界中永恒存在的一个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