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疆机器人零收益逆袭IPO热度升温
在香港股市中,微创医疗可谓是佼佼者,其股价曾经激增达10倍之多,市值一度高达1300亿港元。作为一家知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微创医疗孵化了众多创新医疗科技项目,并开始逐步将其子公司分拆上市。在这波上市浪潮中,旗下的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也成功申请了香港交易所的聆讯,并于国庆假期前夕——9月26日获得了聆讯通过。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的发展迅猛,但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忙碌,而非医院手术室中的它们。随着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快速成长,每种类型的医疗机器人——服务、辅助、手术和康复类产品,都正迎来显著增长。这其中,最为精细且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在蓄势待发。
据统计预测显示,由2020年的4亿美元扩展至2026年的38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以每年44.3%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增长,同时全球市场也预计从2020年的83亿美元增加到2026年的336亿美元,以每年26.2%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壮大。
这一趋势引领全球行业动向,为国内众多医用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道未被开垦的大片土地,其中包括像微创医疗这样的先行者,以及威高手术系统、康多机械及天智航等新兴力量。特别是微创医疗,它不仅在产品组合上覆盖了五大主要的手术专科领域(腔镜、骨科、血管内科、高级穿刺与自然腔道),而且其三款图迈系列产品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试验进展。
相比之下,一些最近进入港股市场并展示高速增长潜力的公司尽管财务状况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而刚刚通过聆讯审查的小米造型手机竟然没有任何收入记录,这让他们看起来更为神秘和有吸引力。不过,从财务报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便这个六岁的小米手机品牌尚未实现销售收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源,为未来铺设道路。
实际上,在国内,还没有一款本土开发的手术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只有一些来自美国如达芬奇等国际品牌的产品占据了市场,如同“王者”。这些外国品牌虽然价格昂贵,每台售价超过2000万元,但同时还需支付高额维护费用,因此国产化需求变得尤为紧迫,对于如微创这样的国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但对于是否能够转化为现金流盈利,还需要时间去观察和验证。(数据来源: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