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

集成电路50年变迁中国自主芯片制造能力提升至新高点

编者语:回顾过去,1958年是集成电路时代的起点。当时,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板,这一突破改变了电子设备的面貌。随着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可使用的集成电路,并诺伊斯提出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

自那以后,集成电路已经在工业、军事、通讯和遥控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密度和工作时间,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以下是简要概述50年来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块集成电路板

在杰克-基尔比的一次创意中,一些零乱的线将五个元件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集成电路。这份设计虽然初看简单,但其效能远超分散元件组装。基尔比提出了这一概念后,不久之后,罗伯特-诺伊斯也提出了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

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

仙童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基于基尔比研制出的第一块可使用的单片 集合器提出了一种“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1960年,他们制造出第一款可以实际使用的单片集合器。这种方案最终成为大规模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分子电子计算机

虽然集成电路优点明显,但它首先引起的是军事及政府部门兴趣。在1961年,德州仪器为美国空军开发了第一个基于 集合器 的计算机,即所谓“分子电子计算机”。这标志着一种新的时代开始——当时,“阿波罗导航计算机”和“星际监视探测器”都采用 了 集合器 技术。

应用于导弹制导系统

1962年,当德州仪器为“民兵-I”型和“民兵-II”型导弹制导系统研发22套集合 时,这不仅是集合在 导弹 制导系统中第一次,也是在军事领域首次运用的晶体管技术。而到了1965年,由于需要更多高性能微处理芯片,大量用于消费品制造商而不是宇航局或空军,而使得空军成为全球最大批量用户群之一。

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

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对未来预测说到,在1975年的每个芯片上将有65000个元件。而实际情况则是,每过12个月芯片上就能增加两倍数量。这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计算机中的"摩尔定律"。

"Busicom 141-PF" 计算机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便携式电脑还未普及时,一台名叫"Busicom 141-PF"的手持式电脑诞生,它利用英特爾4004微处理作为核心组件进行设计。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将整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内置到一个微型化的小方阵中,使得个人电脑变得更加轻巧且便携性强。

英特爾4004 微處理機

随著時間推移,這些單一晶體管逐漸被更小更強大的晶體管取代,最终演变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微處理機技術,其中英特爾4004雖非市場上首個商業化銷售但卻是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標誌著一個新時代:從巨大的ENIAC(電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轉向輕巧與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

8."Pulsar" 数字手表

手表也是另一個領域,用於測量時間以及其他數據。在1970年代早期,有幾款数字手表問世,它們運行於系統級別整合的小尺寸積體電 路(IC),這種技術允許製造者將多個功能集中在一個小部件內,比如記憶儲存信息或者進行計算等操作。此外,這種技術還促進了解決問題創新的發展,如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以及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給公眾。

9.,工艺突飞猛进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无数先进工艺带来的惊喜。一颗针尖足以容纳300万颗45毫米大小晶体管,而这些晶体管价格相对于60年代水平来说只需百万分之一。这意味着现代芯片制造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对我们的科技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但这个过程并没有停止,还有许多未知之谜等待我们去揭开它们,以继续推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事业前沿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