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来水厂提标设备
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强制实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新标准,检测指标达到了106项,总体上与世卫组织水质标准接轨。此举意味着全国众多的自来水厂将面临提标改造。超滤被认为是第三代饮用水处理技术的核心。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滤方式,是个“安全”的概念,也是目前理想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超滤膜上分布着孔径只有约0.01微米的膜孔,只有体积小于0.01微米的物质才能通过,这个过滤精度对体积大于0.01微米的细菌、病毒、胶体杂质和大分子有机物的截留效果很好,对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而这是水质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超滤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始于1988年的法国,为1500立方米/天的中试水厂项目;1993年,美国两虫事件爆发以后,超滤技术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发展迅速;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超滤膜技术都得到了一些应用;到2000年以后,在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应用较为广泛。在中国,的大规模超滤水厂是2006年在中国高雄投产的,日处理能力为30万立方米,在个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超滤市政供水项目,是2009年投产的山东东营南郊水厂。到目前为止,国内大概运行超滤膜水厂25家左右,日供水约100万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整个供水规模将达到300-400万立方米。 我国自来水厂的传统工艺是“混凝—沉淀—砂滤—氯消毒”,这套工艺的过滤精度低,消毒剂和混凝剂的使用量高,随着原水水质不断恶化,经常不能达到新的106项饮用水卫生标准。通过简单地改进传统工艺来提标,已经没有出路。中国现有超过4000座自来水厂,绝大多数都面临着升级改造。 在新建水厂和旧水厂升级改造过程中,超滤技术是重要的选择之一。其细菌去除率能达到99.99%,病毒去除率能达到99.99%,浊度指标往往能达到0.1NTU,低于新标准约10倍。超滤膜与混凝、活性炭、臭氧等工艺结合适应,逐步发展出较多的组合工艺选择,应用都比较成功。可以说,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组合处理工艺是目前自来水提标改造的较佳选择。 特点: 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药剂消耗少、能耗低、水资源利用率高,是超滤膜技术在自来水生产领域应用的突出优势。超滤膜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其投资成本与传统工艺相当,运行成本则低于传统工艺。由于超滤膜的过滤速度比传统工艺的砂滤速度快一倍,自来水厂的滤池面积可减小50%以上;不仅如此,传统工艺每生产100万立方米自来水,就要排放8万至10万立方米的废水,而超滤膜工艺能实现废水再利用,将水资源利用率甚至能提高到99%,水厂产能提高3%-5%。在工艺方面,超滤膜、活性炭、混凝、臭氧、紫外线等多种工艺的组合日趋丰富和成熟,能针对不同水源特点和工艺要求,提供更低成本的处理工艺。从各个角度比较,自来水厂升级改造的成本都在降低。